相关阅读
在中国,茶叶是一个被低估的市场。2020 年,喝现制茶饮的人有 2.5 亿人,是现磨咖啡消费群体的 3 倍,几乎每 5 个人里有 1 个是喝茶的。
(资料图)
不光喝的人多,成瘾性也一点不比咖啡差。根据统计,中国现制茶饮的每年人均消费量为 6.2 杯,而现磨咖啡为 1.7 杯。算下来,中国的茶叶市场就在 3400 亿左右,这一数字几乎与国内咖啡市场相当。
但回到商业世界,茶叶与咖啡的表现又相差甚远。在资本市场上,茶叶公司屈指可数。即使成立 30 年的茶叶头部企业天福,营收也只有成立 5 年瑞幸年的八分之一,市值更是差了接近 20 倍。
都说饮品是牛股集中地,为什么茶叶偏偏是例外?
本文持有以下观点:
1、工业化低制约了茶企的扩张。茶叶重产地,轻生产,茶叶品质由产地决定,生产附加值较低。这意味着,企业很难靠生产工艺形成优势,进行行业整合。竞争力由产地决定,进一步出现了茶叶重产地品类轻产品品牌的情况。
2、被割裂的细分市场。茶叶虽然只有六大品类,但每个品类之下,又有成百上千的品种,极度多元化的产品,把茶叶分割成一个个小市场,导致没有哪个品种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。
3、茶叶出不了大公司。一方面,茶叶还处于小农经济阶段,茶叶种植、生产严重依赖人,以人为核心,导致企业很难规模化整合。更重要的是,茶叶被分割成多个细分市场,单个茶叶企业的营收天花板很容易到顶。
01 大行业小公司,茶叶龙头营收只有瑞幸的八分之一
饮品公司一向出牛股,如卖咖啡的星巴克,卖白酒的茅台、卖牛奶的伊利,卖咖啡的星巴克等等。但作为世界第一大饮品,饮茶人口超过 20 亿,却始终没有出现茶叶巨头的身影。
作为全球茶叶的中心,茶叶在我国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,也是为数不多市场规模还在增长的消费品。2022 年中国茶叶产值规模达到 3180.7 亿,同比增长 8.62%。茶叶内销总额 3395.27 亿元,同比增长 8.82%。
但偌大的市场规模,却没有出现一家大公司。在港股上市多年的天福,市值不到 50 亿港元,2022 年营收只有 17 亿。作为对比,与茶叶市场规模相差不大的咖啡赛道中,瑞幸 2022 年营收已达到 132 亿,其在美股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金。在体量上,成立 30 年的天福,只有成立 5 年瑞幸年营收的八分之一左右。
市场规模分散,头部公司市占率低,是茶叶行业的现状。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 2022 年底,我国现存茶叶相关企业有 154.9 万家。茶叶市场被很多小企业瓜分,头部公司天福市占率不到 0.5%。在 A 股冲上市的中国茶叶、八马茶叶市占率分别只有 0.7%、0.5%。
在低市占率的背后,是头部茶企并没有持续扩张的能力。比如,天福这几年的营收几乎原地踏步,早在 2012 年天福营收就达到 17 亿,如今 10 年过去了,天福营收还是只有 17 亿。
为什么茶叶大国,却出不了一家大公司?
02 重产地、轻生产,不可触及的工业化
纵观饮料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,工业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例如,白酒有基酒兑换,乳制品有工厂加工。只有通过这种工业化大生产,公司才能快速扩张进而完成行业整合,进而诞生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。
但茶叶始终停留在小农经济中,工业化程度较低。这也能从公司的成本结构中看出来。伊利的业务成本中,制造费用占成本比重在 10% 左右。而八马茶叶在自主生产中,制造费用占成本比重仅为 4%。茶叶公司的上市募资计划也很少提工业化,都只打算买更多的地、种更多的茶。
做不到工业化的核心原因是,茶叶这个生意重产地,轻生产。决定茶叶品质好坏的是产地,而非生产。
茶叶是初级加工产品,也不会有任何添加剂。茶叶长成后的品质,就决定了到消费者中的品质。茶树种植有很讲究自然条件,排水、降水、温差、光照、土壤等等的不同产出的茶叶口味也千差万别。所以,好龙井一定要是西湖的,好毛尖一定要是信阳的,大红袍还要看武夷山。
在生产环节,茶叶制造带不来多大的附加值,茶叶只需要炒制,小农炒制与大企业的机器炒制差别有限。并且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 " 人 ",拼配师会为茶叶的条索、色泽、滋味、汤色、叶底和香气打分,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。
而反观乳制品,生产附加值明显高于茶叶。企业采集奶源后,在生产环节要经历密封、过滤、分离、杀菌、包装等多个环节。且不同的生产工艺也会影响牛奶的口感和营养,企业可以以生产工艺取胜。举个例子,过去高温杀菌是最常见的杀菌方式,但高温也破坏了营养成分,而伊利奶粉采用 " 倒 U 型膜过滤除菌设备 " 在常温下就过滤细菌,保护了营养成分。
生产附加值高,使乳制品公司可以以生产工艺赢得竞争和市场,再反向收购上游奶源,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,最终实现品牌对行业的整合。而茶叶生茶附加值低,竞争核心就是靠产地,但产茶地都被本地商户把持,本地商户自然不会为成全竞对,牺牲自己,自然不会将核心产区的茶园拱手让人。
这种情况下,企业想要进行行业整合,就像 " 一拳打在棉花上 " ——无处着力。茶叶市场也就出现了现在有产地无品牌的情况。
03 多元化、本地化,被割裂的大市场
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曾称," 中国茶叶属于地域性很强的产品,一直存在专精和广博之间的矛盾。" 说白了,地理因素限制了茶叶的生产,又影响着茶叶受众的分布。
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上千个县、市,茶叶品类可以分为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黑茶六大基本品类。根据中国茶叶协会数据,2021 年我国绿茶消费占比 56.8%,其余茶类消费占比都在 15% 以下。
绿茶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大品类,但实际上每个茶品类又有很多的细分品种,品种成百上千的品类也不在少数,并且茶种产地分布广泛,且本地化程度高。
拿最受欢迎的绿茶来说,就有着西湖龙井、碧螺春、信阳毛尖、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六安瓜片、庐山云雾等多种名茶。产地分布在河南、贵州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四川、陕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福建等十几个省份。
品类众多使茶叶具备一定的本地化特征。比如,广州地处南方,炎热潮湿,消费者一般喝绿茶,而西藏干燥,消费者日常喝酥油茶。这也使得茶企或多或少的有本地化特征,如深圳起家的八马茶叶 2021 年在华南、华东两地营收占比超过 50%,而东北、西南、西北等没有一地营收占比超 5%。
虽然名茶可突破地域限制,但品类、品种的多样化也把消费者喜好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市场。所以,你能看到能够做到行业头部的茶企,都在试图覆盖更多的品类。如八马茶叶有红茶、绿茶、白茶、黑茶、岩茶等,中国茶叶有白茶、绿茶、花茶、乌龙、普洱等。
但问题是,企业受限产地,能够自产的品类有限,大部分品类都需要外购。比如八马茶叶,自产品类以乌龙茶(以铁观音为主)、岩茶为主,其余茶叶品类大都依赖外购。
产品依赖外购,也就意味着企业对自身产品的品质、产量缺乏把控力。在极窄的茶叶细分市场中也很难较其它自产品牌形成竞争力,最终导致销售额不稳定,天花板有限,以八马茶叶外购的红茶品类为例,2019 年 -2021 年,其红茶营收依次为 1.1 亿、0.5 亿、1 亿。
以上种种局面,都导致任何一家茶叶公司都难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,这也就注定了很难跑出茶叶巨头的事实。
来源:读懂财经
关键词:
上一篇: 俄总统普京签署法律 允许俄强力部门拦截所有无人驾驶设备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相关阅读
2023-08-05
2023-08-05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3-08-04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